一、 问题的提出:传统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的困境
高校作为资源密集、权力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殊场域,其廉政风险防控始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传统的风险防控模式主要依赖于制度约束、宣传教育、信访举报和专项检查,其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结构性困境:
滞后性突出: 依赖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的“事后监督”模式,使得监督行为往往始于问题暴露之后,纠错成本高,挽损难度大,无法实现“防病于未发”。
碎片化明显: 监督力量分散于纪检、审计、财务、人事等多个部门,信息不通、各自为战,难以对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整体研判与协同防控。
穿透力不足: 面对海量的业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流程,传统的人工审查方式如同“大海捞针”,难以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精准的透视与监督。
正如学者庄德水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科学化建构》中所言:“当前廉政风险防控的一个核心矛盾在于静态的制度设计与动态的权力运行之间的脱节,缺乏一个能够动态感知、科学分析、及时预警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此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重塑防控模式,成为破解传统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 智慧纪检平台:构建“主动免疫”型防控新机制
智慧纪检平台并非技术的简单堆砌,其本质是构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以算法为引擎、以业务为导向的“廉政大脑”,旨在实现对廉政风险的早期发现、智能预警和高效处置,形成类似于生物体的“主动免疫”系统。
这一新机制的核心构件与运行逻辑如下:
数据融合与风险画像:从“信息孤岛”到“全景图谱”
平台通过数据接口与治理规则,打破组织壁垒,汇聚人事、财务、科研、资产、招生、基建等关键领域的全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建模技术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领导干部构建“廉政风险画像”。例如,通过分析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经费支出节奏、合作方关联度、采购内容异动等,动态评估其风险等级。陈宏彩在《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监督研究》中指出:“数据画像技术使监督者能够从宏观把握转向微观洞察,从群体分析转向个体精准定位,极大地提升了风险识别的颗粒度。”智能规则与动态预警:从“人工排查”到“自动哨兵”
平台内嵌基于政策法规和历史案例构建的智能规则库与算法模型,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地对流经的数据进行扫描分析。规则预警: 如设定“同一日拆分报销”、“超标准公务接待”、“关联企业中标”等硬性规则,一旦触发,系统自动报警。
算法预警: 运用机器学习模型,发现超出常规模式、隐蔽性强的异常行为。例如,通过无监督学习,在庞大的采购数据中自动聚类出行为模式异常的集群,供监督人员重点核查。这种“技防”替代“人防”的模式,将监督哨位前移至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闭环管理与协同处置:从“单打独斗”到“系统治理”
预警信息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管理循环的起点。平台构建了“风险预警-任务派发-核查处置-反馈销号-制度优化”的全流程在线闭环。系统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部门或纪检监察干部。
处置过程和结果需在线反馈,形成电子档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通过对高频预警问题的回溯分析,能够倒逼相关业务部门查找制度漏洞、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实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系统治理效果。此过程印证了窦永平等在《智慧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研究》中的观点:“闭环管理是智慧纪检的生命线,它确保了风险信息不仅被‘看见’,更能被‘解决’,并最终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的催化剂。”
三、 实践挑战与优化路径
尽管智慧纪检平台前景广阔,但其建设和应用仍面临严峻挑战:
数据质量与共享壁垒: “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数据标准不一、质量不高,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
算法偏见与责任界定: 算法模型的科学性直接决定预警的公正性。如何避免算法歧视,以及在误报情况下如何界定责任,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队伍建设与能力恐慌: 传统纪检干部可能面临技术鸿沟,而技术人才又不熟悉纪检业务,存在“能力恐慌”和“协同不畅”的双重压力。
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的优化路径应包括:
强化顶层设计, 通过行政命令与激励机制双管齐下,推动数据资源的标准化与高质量共享。
建立算法审计与伦理审查机制, 确保技术应用的公平、透明与可控。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通过专题培训、团队共建等方式,培育既懂监督业务又懂数据分析的“数字纪检尖兵”。
四、 结论
智慧纪检平台的兴起,标志着高校廉政风险防控进入了一个以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为特征的新阶段。它通过技术赋能,深刻地改变了风险防控的逻辑起点、作用方式和最终效能,推动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免疫转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治理革命。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和治理理念的深化,智慧纪检平台必将在营造高校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保障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免疫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 庄德水.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科学化建构[J]. 理论探索, 2020(3): 65-71.
[2] 陈宏彩. 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监督: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8): 33-39.
[3] 窦永平, 王刚. 智慧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研究:基于“预警-处置-反馈”的分析框架[J]. 电子政务, 2022(4): 89-97.
[4] 过勇. 中国廉洁创新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5] 孙涛, 陈毅. 人工智能在廉政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及其伦理规制[J]. 伦理学研究, 2023(1): 112-119.